清代玉器是我国玉器史上的第三次高峰,其玉质之美、工艺之精细、器形纹饰之绝伦堪称大成。孔子博物馆馆藏玉器以出土玉器和孔府旧藏为主,共计3725件,其中清代玉器最多,达2669件,有礼玉、饰玉、陈设玉、把玩,种类繁多。现从中撷取部分赏析之,以飨读者。
辟邪,古代传说中似狮有翼的神兽,独角或双角,象征着“仁”与“瑞”,其作用是辟邪祛凶。白玉辟邪摆件,长6.5厘米,宽2.9厘米,通高3.8厘米,玉料青白,表面有赭色沁斑。玉兽呈俯卧欲爬行状,扁方头,曲颈,头型如狮似虎,头顶长角,凶猛异常。粗眉卷曲,双目突出,如意形鼻,阔嘴突出,用圆雕技法雕琢而成。背有凸脊,身侧有双翼,四肢短粗有力,兽爪凌厉,尾向体侧上卷,雕刻精细,用阴线纹饰。此辟邪玉质莹润,雕刻精细,独具匠心。
白玉辟邪摆件
白玉蝴蝶佩饰,长5.5厘米,宽8.2厘米,玉色青白,润泽无暇。减地法刻蝴蝶双眼,背部腹部用阴线表现,触角伸展,简笔勾勒,双翅采用浅浮雕技法,前中后翅采用不同纹饰雕刻,翅端用减地突点表示,并附有如意云纹和花草纹,采用琢、磨、抛光等手法,栩栩如生刻画出蝴蝶俯身花叶采花粉的情形。
蝴蝶玉佩作为饰玉,因受梁祝化蝶故事影响,深受文人和民间喜爱,在明清时期十分流行。其造型丰富,有牡丹蝴蝶佩、荷花蝴蝶佩等,玉料有白玉、青白玉,多采用较大的玉料来进行雕琢,做工细腻,形象逼真。
白玉蝴蝶佩饰
白玉童子,通高6.4厘米,玉色白润,有黄色沁斑,和田籽料,此器造型系一负荷归来的童子。圆雕,肩颈部有一穿,头部圆润硕大,头上扎两发髻,眉目清晰传神,鼻子宽而隆起,嘴角上扬,憨态可掬;童子背荷叶一枝,一手抓握,一手藏于身后,衣纹褶皱清晰可见,作行走状,全部阴线刻饰。雕刻生动传神,孩童可爱顽皮欢快之态跃然纸上。
玉雕童子流行于宋代,源于市民阶层的兴起,借用童子鲜活烂漫的形象表达子孙昌盛的愿景。较宋代和元代相比,清代玉童子在嘴两侧压道较深,嘴角上扬,鼻部隆起。
白玉童子
白玉扇把,直径1.7厘米,孔径1.1厘米,通长14.7厘米,和田玉,玉质晶莹剔透,为文房玉的一种。此扇把呈细长圆筒,把中凸刻,便于携握。把头雕一螭虎立于顶端,双角上翘,昂首张口,形态流畅,威风凛凛。
白玉扇把
瓜蝶碧玉盒,长15.2厘米,宽9.7厘米,通高5.3厘米,清乾隆时期,系首饰盒。盒椭圆,通体雕成一瓜蔓缠绕的香瓜状,器盖相连,子母口,瓜藤缠绕蜿蜒,瓜叶悠然舒展,盖面雕饰一展翅的蝴蝶,静中寓动,将盘曲的藤蔓、枝叶、蝴蝶融为一体,并配镂雕缠枝瓜藤形黄杨木座。瓜蝶,寓意子孙绵延,开枝散叶,诗经有云“绵绵瓜瓞,民之初生,自土沮漆”。同样类似的题材还有莲蓬碧玉盒。
瓜蝶碧玉盒
莲蓬碧玉盒,通高10.1厘米,口径10厘米,清乾隆时期,玉质莹润,雕琢精致。玉盒呈碗状,以莲蓬为形,通体雕一莲蓬,子母口,器盖相扣,盖面浮雕荷叶、莲子,器底莲枝缠绕,托住莲蓬盒,外壁凸雕荷叶及两朵含苞待放的荷花,玉盒同样配有镂雕缠枝荷叶、荷花、莲蓬的黄杨木座。
这两件碧玉盒玉质细腻,清透盈润,采用镂雕和浅浮雕技术,打磨细致,线条流畅,刀法贯穿有力,显示出清乾隆时期玉器的特点。
莲蓬碧玉盒
镶金嵌宝石青玉象摆件一对,长17厘米,宽6.6厘米,通高45厘米,清乾隆时期。此玉象摆件铜胎鎏金座,填蓝彩,嵌宝石,饰描金花卉纹,镶描金花卉白玉片围栏。台上立青玉象,镶白玉象牙,身饰镀金片饰,背负鎏金嵌宝石填彩鞍垫及宝瓶,寓意“太平有象”。瓶内又置有鎏金如意、戟、太极幡,寓意“吉祥如意”。
历代帝王皆以铜、玉、瓷等材质御制“太平有象”器型,或陈于厅堂之中,或置于案台之上,以求“四海升平、吉祥平安”之功。陆游曾赋诗曰:“太平有象天人识,南陌东阡捣麦香。”此摆件构思巧妙,制作复杂,色泽华丽,体现了清乾隆时期工匠的高超技艺。
镶金嵌宝石青玉象摆件一对
翡翠扳指,外径2.6厘米,内径1.7厘米,通高2.2厘米,玉质翠色浓艳,莹润通透。此扳指呈圆管状,“六面工”标准制式,掏膛而成,一端呈凹斜面,另一端斜面凸出,素面,翠色呈云片状,玉质纯净,柔和细腻,光泽内蕴。
扳指,是扣弓弦的器具,古称韘,有中原汉地流行的“坡形扳指”,还有流行于蒙古族和满族等地的“筒形扳指”。清朝廷为保持满文化自身骑射特色,推行“筒形扳指”,但随着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,玉扳指就逐渐发展成为可把玩、佩戴的装饰品了。
翡翠扳指
珊瑚朝珠,周长104厘米,由108颗珊瑚珠贯穿而成,每隔27粒穿入一颗翠佛头,佛头塔缀蓝色丝绦,中穿翡翠背云,末端缀一葫芦形紫晶佛嘴,佛头塔两侧缀绿松石纪念三串,末端各缀红、绿宝石、紫晶坠角一个。
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挂佩饰 ,源于佛教念珠,其数一百零八粒,以珊瑚、水晶、翡翠、琥珀等物加工而成。凡皇帝、后妃、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及侍卫(如京官)等,均可佩挂朝珠,但有严格的等级规定。清代历代衍圣公为一品文官,进京觐见皇帝皇后均需佩戴。
珊瑚朝珠
翡翠翎管,外径1.6厘米,内径0.8厘米,长7.2厘米,玉质纯正,晶莹翠绿,颜色均匀,水头饱足。圆柱形,中空,顶部一长方形钮,中有穿,光素无纹。翎管是清代官帽上插饰花翎的管子,用以安插翎枝,材质多用玉、翠、珐琅或花瓷等,以翠、玉为最优。
翡翠翎管
雕楼阁人物碧玉山子,长34.4厘米,宽6.0厘米,高31.3厘米,玉质细腻,色泽沉静清雅,布局周密翔实,雕刻细密精致。此器取玉石自然之形,正面雕琢仙山人物之景,古柏苍松、亭台楼阁、石阶古道美不胜收,七位仙人或交谈、或观景、或休憩,超然物外;另一面雕刻自然景观,山云雾林、仙鹿飞鹤、行云流水,让人流连忘返。下面配有镂雕着花卉、山石、灵芝仙草的檀木器座,营造出悠然自得、寄情山水的桃源仙境。
玉山子是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,出现于两宋时期,金元、明代得以发展,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。清代的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,多是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场景。小型的玉山子是以山水人物、亭台楼阁为题材,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宁静的山水风景。玉山子制作时先绘平面图,再行雕琢。明代以前山石雕琢以钻法为主,常有孔状或砣状钻痕。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“四王”画风影响,布局讲究均衡、稳重,意境清淡,采用浮雕、浅浮雕、线刻、刻款、多层透雕等多种工艺,用刀平稳,转折圆润,渗透着绘画的章法。
雕楼阁人物碧玉山子(正面)
清代玉器作为清代文明的一面镜子,承载了福禄寿禧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。